老人“沒病”卻總說難受,可能是抑郁惹的禍
談起自己母親最近的就醫(yī)經歷,楊先生真是后悔、委屈,又慶幸。
老母親67歲了,身體還算硬朗,以前開朗,健談,生活講究。可近半年來,母親似乎變了一個人,開始說覺得總出虛汗,不想活動,沒胃口。楊先生趕緊帶母親去醫(yī)院檢查,抽了血,做了心電圖等一系列相關檢查,沒問題,家人可算放心了??苫丶液竽赣H還說難受,脾氣還不好了,動不動就發(fā)火,沒辦法,楊先生又帶母親去醫(yī)院做了進一步的檢查,這次連胃鏡都做了,還是沒問題。但母親就是說難受,吃不下飯,睡不好覺,連帶著心情也差,以前雖然年紀大了,但生活講究,每天外出買菜,散步,日子過得挺滋潤,現在什么也不愿干了,整天窩在家,楊先生一回來就喊難受,久而久之,楊先生也覺得有點煩,有時說母親幾句。慢慢的母親也不太說難受了,誰知,半月前,母親竟然喝農藥自殺,幸虧發(fā)現及時搶救過來了,搶救的大夫了解情況后建議楊先生帶母親來我院就診,經檢查,最終診斷為老年抑郁癥。目前經過系統(tǒng)治療,老人病情已有明顯改善,楊先生慶幸之余,唏噓不已,說自己從沒想過母親會是抑郁癥。其實像楊先生母親這樣的情況,在臨床并不少見。
老年抑郁癥,通俗地講,是指年齡在55或60歲以上的抑郁癥患者。我們知道,抑郁癥的典型表現為情緒低落,思維遲緩,活動減少。而老年抑郁癥患者臨床癥狀常不太典型,多以反復、持久的軀體不適等為主訴就診,而且由于患者常會否認心理情緒問題,排斥去精神心理科就診,因此漏診率較高。那么老年抑郁癥患者常有哪些臨床表現呢?
典型癥狀:情感低落、思維遲緩、活動減少是抑郁癥的核心癥狀,通俗地講就是高興不起來,長時間的悶悶不樂,做事情提不起興趣,以前喜歡干的事情也提不起興趣了,整個人似乎變“懶”了,不愿活動了,覺得生活沒意思,無助、無用、無望。而大多數老年抑郁患者會伴有焦慮,煩躁情緒,患者常訴:“試著心里不安穩(wěn),煩躁不安,害怕”;家人會感覺患者變得愛發(fā)脾氣,情緒不穩(wěn)定。有時因軀體不適導致的焦慮會完全掩蓋抑郁癥狀。
常見癥狀:軀體不適。臨床上,因軀體不適而反復至綜合醫(yī)院檢查就診的抑郁癥患者非常多見,由于患者多否認心理情緒問題,而患者的軀體不適感又持續(xù)存在,因此好多患者輾轉多家醫(yī)院檢查,但一般無相應的器質性病變,久而久之,家人常常疑惑:該做的檢查都做了,明明“沒病”,還整天喊難受,發(fā)脾氣!這不沒事找事么!其實這可能是我們上面所說的“因軀體不適導致的焦慮會完全掩蓋抑郁癥狀?!?/span>
那老年抑郁癥患者臨床常見的軀體不適有哪些呢?
老年抑郁癥患者的軀體不適癥狀五花八門,涉及身體各個系統(tǒng),臨床常見的有消化系統(tǒng)癥狀:如腹脹,惡心,噯氣等。有的患者述感覺肚子里或身上有股氣;有的患者存在反復噯氣、惡心情況;患者常對癥狀感受描述細致。類心血管系統(tǒng)癥狀:如胸悶,心慌,不安,出汗,怕冷等等。相應的心電圖等檢查常無陽性指標。疼痛:多以慢性疼痛為主,可涉及身體各個部位。另外,患者還常常會伴隨失眠,食欲減退等情況。
總之,由于老年抑郁癥患者臨床表現常不典型,臨床容易漏診;但老年抑郁由于多存在軀體共病,如不及時診治,一方面會增加軀體疾病程度,另一方面,患者若出現自殺行為,成功率較高。老年抑郁危害性不容忽視,需家人和社會共同關注。
張文娟 副主任醫(yī)師 講師
青島大學碩士研究生,繪畫分析師,從事精神科工作十余年,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的經驗,主持1項省級科研課題。
擅長領域:失眠、焦慮、抑郁障礙的綜合治療,心理治療與咨詢,以及嚴重精神障礙的診治及康復指導。